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“好吧!”醇亲王福晋连连,“我跟王爷来说。”
至于云南、贵州、广西三省提的休兵条件,一共六条。前四条为:袁世凯于一定期限退位,可贷其一死,但须驱逐至国外;依云南起义时的要求,将筹安会“六君”以及劝最力的段芝贵等七人,即所谓“十三太保”,明正典刑,以谢天;帝制筹备费及袁世凯用兵西南的军费,共约六千万,应抄没袁世凯及“十三太保”的家产赔偿;袁世凯的孙,三世剥夺公权。
“这是机密大事,不能随便透。如果王爷肯面,袁世凯派张镇芳来见王爷,当面细谈。”
梁士诒与张镇芳相约,一个走外线,一个走线。
最使得袁世凯寒心的是,他原寄望于一手培植的江苏督军冯国璋能听从他的要求,联络未独立各省的督军、巡使通电拥袁,好作为他恋栈的借。哪知冯国璋的答复是:“已失之威信难返,未来之修名可立”,趁早“尊重名义,推让治权”;又说:“钧座在职一日,誓竭一日之孤忠,设事与愿违,则私谊拳拳,亦不忘于毕生”,言外之意,如果袁世凯不辞大总统,不“推让治权”,他为了公义,亦会举兵讨伐。
在她中,丈夫是“窝废”。府里从张文治起,所有的男女人亦都不怕“王爷”怕“老爷”,醇亲王福晋规定人对她必须用这个称呼,表示她是一家之主,更表示对外的大事亦须由她主。
“对外的大事”便是“恢复祖业”。醇亲王福晋从没有一天忘记过复辟。
她是荣禄的女儿,由慈禧太后指婚为载沣的嫡福晋。她跟她丈夫的不大相同。载沣在辛亥那年摆脱了“摄政王”的衔,回家很轻松地对他妻说:“从今天起,我可以回家抱孩了!”醇亲王福晋气得痛哭了一场。
就因为这个缘故,张镇芳敢走她这条路线。张文治告诉她说:“民党袁世凯得太狠了,袁世凯宁愿恢复大清朝,徐世昌跟张勋、倪嗣冲都说好了。就怕王爷胆小,请老爷劝王爷面,事准成!”
骂,刻薄到家,其中骂得最痛快的一段是:“常人仕宦至将相,终有归老之时,假令公四年前汗病,不幸溘逝,已极人生之望矣!况公起布衣,而更将相,为中国数千年未有之总统,今又称制改元,衮冕御冠,而临轩百僚,奏臣陪位,已数阅月,亦足自娱矣!公自审其才,上比曾、左、李诸公应远逊之,而地位乃为羿浞、王莽,势变之险如此,尚不急勇退,择地而蹈,徘徊依恋,不早引去,是自求祸也。《易》曰‘天之所助者顺,人之所助者信’,是以‘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’。今公对清室则近篡位为不顺;对民国则反共和为不信,故天怒人怨,不助不佑,不吉不利,公之近状,必无幸免矣!”
见此光景,徐世昌才知局势的棘手,超过想象不知多少倍。袁世凯一着错,满盘输,摆在面前的是一局死棋。
这话在康有为看,是幸而言中,何肯此闲事?此外伍廷芳敬谢不,唐绍仪反相讥,汤化龙力劝引退,张謇则婉转陈词,亦无非劝袁世凯急勇退而已。
“走外线”的梁士诒,在他设在通银行的私人办公所宴客。客人只得
负责走线的张镇芳,由于是袁世凯的至亲,所以兼理他的家务,在“洪宪”那几天,等于“总务府大臣”。他手有个得力的事名叫郭世五,跟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的家张文治是好朋友。张镇芳由郭世五通过张文治,搭上了“线”——醇亲王的福晋,也就是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。
到晚来夫妻灯密谈,载沣结结地说:“兹、兹、兹事大,我得找人来商量。”
“死棋肚里有仙着”,徐世昌自以为找到了起死回生的一着棋。他派密使到江苏徐州、安徽埠,跟江巡阅使“辫帅”张勋、副使兼安徽巡使倪嗣冲去联络。张、倪二人,表赞成。于是徐世昌派梁士诒、张镇芳二人去走这步棋。
“噢,”醇亲王福晋大为兴奋,“他们倒是怎么个法呢?”
为了复辟,她亲自展开际应酬,通过荣禄的旧去活动各地的将领,起义“勤王”,但从来没有成功过。即令如此,她仍旧充分信任她父亲的旧,甚至对袁世凯也能谅解。醇亲王府上上、大大小小无不痛骂袁世凯,只有她是例外,说是“不怪袁世凯,只怪孙中山” 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