轩河不犯井,”他说,“我无缘无故得罪他什么?”
“你没有在林权助那里说他什么?”
“没有啊!我是东海派我去问田中——”曹汝霖将日本使馆之行的经过,据实告诉了段祺瑞。
“原来张绍轩误会了!”
段祺瑞说,他接到的报告是:张勋在接见了小村通译官以后,对人表示:“田中明明赞成复辟,曹田竟到林权助那里去捣鬼,想破坏我的大计。这小可恶极了,我非揍他不可!”
“这不是冤哉枉也的事!”曹汝霖说,“总理既然已经了解真相,请替我解释。”
“张绍轩的事很难办,尤其是复辟这件事,我更不便有所表示。反正是老托你的,他应该替你化解。至于张绍轩动武,我想还不至于,有我在这里,他也不敢放肆。就怕他在大广众之中,给你来个难堪,那倒不可不防。”
“这倒没有关系。反正我跟他见面的机会,微而又微。”曹汝霖预备告辞了,“多承总理关照,谢谢,谢谢!”
“小事,小事!田兄,我留你便饭,有个很重要的问题,要跟你好好讨教。”
偌大饭厅中,只得宾主二人。段祺瑞自奉颇为俭约,而且念经吃素,款客是一个火炖的一品锅。宾主二人,荤素各适,边饮边谈,很快地谈到了段祺瑞的“重要问题”。
“田兄,你看参战问题,有什么意见?”
所谓“参战问题”,是指中国参加欧战。段祺瑞对此事非常心,因为欧战发生已经三年,德国的败象毕,及时参加协约国方面,对德宣战,将来可以参加和会,分享胜利果实。但反对的亦很多,黎元洪即不赞成,主张严守中立。外总伍廷芳,则是折中派,主张对德绝,不主张参战。国会议员,对此事亦是意见分歧,而且还夹杂着意气,将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了。
为了研究参战的利害得失,段祺瑞还特设了一个外委员会,专司其事,由在袁世凯快垮台时辞职的外总陆征祥担任会,曹汝霖亦是委员之一。在这个委员会中,大都是赞成参战的,而且还成了一份“议决书”,提供政府参考。
因此,曹汝霖答说:“我的意见,都说在议决书里面了。我以为绝而不参战,将来协约国胜利了,中国仍旧得不到好。”
“阁员大分不主张参战,是受了黄陂跟国会的影响。我奇怪的是伍秩庸是老外家,经验丰富,何以他亦看不其中的理,不主张参战?”
“伍秩庸恐怕是受了国的影响。”曹汝霖答说,“国在传统上,不先挑战的,但国实际上倾全力援助英国,我看迟早亦会参战。”
“又铮亦不主张加,他以为德国兵械利,绝不会败,中国应该慎重观望。”
好大喜功、喜奇计的徐树铮居然亦不主张参战,这却是颇曹汝霖意外的。不过,曹汝霖认为徐树铮的看法并不正确,当即为段祺瑞作了一番战双方国力的分析。
他说,现代战争不是单靠兵力,还要合国力。德国国力可敌英国,但国一加,德国的力量就差得太远了。而况英国的海军,不可轻视,德国如不能渡过英海峡,英国守住本土,期持,有国的不断援助,虽有消耗,得以补充,这对德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。
接着,曹汝霖不脱亲日派的本,以日本加协约国为论证的基础,说日本对于国际势,颇有研究,若非看德国必将战败,不会贸然参战。
“日本在协约国胜了以后,在和会的发言权,自然更大。可是,”段祺瑞问说,“总不能在和会中侵犯中国的利益吧?”
“总理指的是哪方面?”
“譬如青岛的问题。”
“提起青岛,中国更应该参战。胶州湾租借可以在德国战败后收回。否则,日本要求继承德国在华利益,是件很麻烦的事。”
“对!”段祺瑞神矍然,但很快地又转为忧虑,“南北分立,对德问题意见不一,尚且不团结,何能一致对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