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法也不重要。既然群臣的意见都已经统一,大司农便同样向大将军叩首,请他发号施令。
就在这时候,竟有人走殿。
除了会上召集的所有官员,大将军只特别召了一个人,虽在殿外,但可以不受拦截,那就是王吉。但王吉来时,边还带了一个人,那就是久久未曾面的龚遂。
但无论是谁,都绝不能在这时刻节外生枝。霍光脸一沉,田延年差便要直接剑将二人格杀。可龚遂一句话,却让二人浑一激灵,顿时没了杀意。
龚遂说:“皇太后愿请大将军及群臣,至乐。”
霍光的整个罢黜计划,最重要的命门,也是最薄弱的一环,都是上官皇太后。名义上,皇上是由皇太后选立的,所以她的立场非常重要。可是乐卫尉仍然是安乐,这意味着最坏的况,就是需要动用到张安世的武力,在中溅血,才得去乐。而且去以后,还不知从前言听计从的上官氏遗孤,能不能完全听从霍光的安排。
他没想到,这个最大的难题,竟然被一个龚遂不着痕迹地给解决了。
上京以前,王吉以超乎常人的预判,曾经给龚遂指有三条路:
“第一,如果留在昌邑国,王位未定,而且王国命运全系于安,等同于把前程命拱手让人,此为智者所不为也。”
“第二,如果一心侍奉我王,前面提到的问题,我自问回答不了。”
“第三,就是我们两人携手,既要斡旋在这件事里,又能保住命,还要在将来攀上一株新的梧桐木——这样的一条路。”
一直以来,王吉都朝着第三条路而努力,所以劝谏、谋划、亲近大将军,只为在必将到来的倾覆能保全自。
可是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龚遂脑海中浮现了第四条路:
平安废黜。
也就是说,龚遂甚至比王吉还要更贪心一些:他不仅要保住二人自己,还包括刘贺。
那是一条从未有任何人走过的路。
祖吕后时期,前少帝被吕后所废,当日幽杀于中;后少帝被周等重臣所废,当夜消失于传舍。
再往前看,商朝伊尹将他的君主太甲放逐于桐,自摄朝政。据《尚书》记载,三年之后太甲悔悟,伊尹迎太甲回都,重新还政于王。这已经成为儒生们世代传颂的君臣谈,故事真实尤可另谈,可细说起来,那只能算暂代,并不是真正的废黜。
废黜和死,从来就没有分开过,比最亲的人还抵死缠绵。可龚遂这位老儒生,偏偏就想走一条新路,把这两者拆开来。
有可能到这件事的人,全大汉上也许只有一个。
只要她不再愿意当一个傀儡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